欢迎访问深同网 永久网址:https://www.sztz77.com

阻断艾滋病传播突破:男男高危性行为感染率接近零

时间:2019-11-12 18:42出处:防艾阅读:123 编辑:@www.sztz77.com

阻断艾滋病传播突破:男男高危性行为感染率接近零

男男高危性行为传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望阻断。

  目前,在艾滋病传播的几大途径中,输血传播基本被阻断,经注射吸毒传播大幅下降,母婴传播也得到有效控制,但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性传播,其防治形势却依然严峻,不过一项新研究成果的发布,为性传播途径阻断提供了新的方式。

  世界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5月2日发表论文称,一项长达8年、欧洲多国研究者参与的研究,追踪了972对一方为HIV感染者的男同“夫妻”后发现,在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下,有效控制病毒载量的艾滋病患者,即使通过最为危险的无保护的男男性行为,也不会将艾滋病毒传染给他人。

  对此,5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在欧洲开展的这项研究结果表示欢迎,这有助于提高感染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月7日,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学组委员、深圳三院感染一科主任王辉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研究结果为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抑制治疗后达到病毒有效控制者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为零。这项研究也佐证了国际上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的理念,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等于艾滋病毒无法传播。

  不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在人们了解自己的HIV感染状况之前,仍有很大的传播风险,因为在感染后的几周和几个月内,病毒载量很高,但如果感染病毒的人不知情而没有接受治疗,其病毒载量就不会得到抑制。

  包括王辉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都表示,继续进行预防HIV传播行为干预工作仍至关重要,包括使用安全套,以及安全性行为等。

  男同艾滋病阻断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在8万例左右。针对我国艾滋病疫情的特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蔡卫平说,90%左右为性传播,其中男男性行为传播比例非常高,而且传播风险比异性性行为更大。

  《柳叶刀》新发布的研究成果,对男男性行为艾滋病性传播阻断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据了解,研究人员对972对一方为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男同夫妻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获得了2072 couple-year的随访数据。随访过程中,平均每100 couple-year中,有25对夫妻失访,最主要的失访原因是两人分手。最终,研究共纳入了来自782对夫妻的1593 couple-year数据。

  在随访中,这些同性夫妻共计进行了76088次无保护性行为,有185名(24%)HIV阳性者和214名HIV阴性者感染了梅毒、淋病等其它性病。更是有436(56%)的HIV阴性者,接受了最容易传播艾滋的体内射精。

  但这些同性夫妻中,HIV阴性的一方却只有15人在随访期间被HIV感染。而且这15人所感染的HIV病毒,也被遗传学证明与他们的同性配偶无关。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是一种逆转录病毒。1987年,第一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ART获得批准上市。这种疗法能干扰病毒劫持人体T细胞的过程,从而减缓病毒感染。

  尽管首款ART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它为人类对抗艾滋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此基础上,199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等人研发出革命性的“鸡尾酒疗法”,通过联合使用3种药物抑制HIV的耐药性,极大提升了疗效。截至目前,美国FDA共批准了近50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王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说:“此前HPTN 052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结果宣布时,我们都很兴奋,这项研究导致了国际U=U理念的产生,不过,这个研究结果是基于一方感染HIV,另一方未受HIV感染的男女夫妇做的,大家对这个理论在男男同性人群中是否适用尚存疑虑,此次结果证明了U=U的概念同样适用于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

  此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项全国性观察组群研究的结果,报告了2003-2011年中国HIV感染不一致夫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预防HIV传播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国HIV感染不一致夫妇中的HIV阳性个体,可降低HIV传播,表明这种治疗即预防策略是一种适宜在发展中国家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共卫生预防策略。

  防范是关键

  近年来,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应用规模显著扩大。2017年,在全世界3690万名HIV感染者中,59%的人获得治疗,47%的人病毒载量得到了抑制。

  发布上述研究的Alison Rodger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男同性恋者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使用ART疗法有效抑制病毒后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为零。”

  据王辉介绍说,我国也在对男男夫妻做相关方面研究。“欧美的数据给我们很大的信息,但因为中国人种差异,病毒亚型不一样,所以我们的研究数据有独特的价值。”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尚不可治愈,时至今日,罹患艾滋病已不再意味着“被宣判死刑”,凭借先进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艾滋病已经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坚持长期治疗,患者可以过上长久并相对健康的生活。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希望这一结果能够鼓励更多人早日接受检测,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为了实现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设定了“90-90-90”目标——90%的HIV感染者被确诊,90%确诊的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0%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不过,很多专家也指出,对艾滋病的防治不应过于乐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公众对HIV的畏惧或羞耻情绪,另外,在早期感染阶段,HIV很难被检测出来,但此时HIV已经具备了传播能力。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也指出,在人们了解自己的HIV感染状况之前,有很大的传播风险,因为在感染后几周和几个月内,病毒载量很高,但如果感染病毒的人不知情而没有接受治疗,其病毒载量就不会得到抑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有75%的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而病毒得到抑制的感染者达到47%的占比,这意味着全球仍然有1940万名已报告的感染者尚未获得有效治疗。

  为此,王辉指出,继续进行预防HIV传播的行为干预工作仍至关重要,包括使用安全套,以及安全性行为等。

  据了解,中国性活跃的男男性行为者数量约为820万左右,其中高风险占比30%约250万人,已经感染HIV的占10%约25万人,除掉这10%,剩下的90%约225万都适合用暴露前预防。

  我国HIV新发感染率高且感染率增速快,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成为防控重点。这种治疗有效减少艾滋病毒传播,即是治疗即预防。

  暴露前预防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批准,2012年在美国被批准为适应症后,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暴露前预防这个概念,强烈推荐对那些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提供暴露前预防的药物,这个需求量很大。

  暴露前预防最早证实有效是在旧金山,旧金山是美国男同数量最高的一个地区,从2006年的常规检测到2010年使用治疗即预防策略,开始大量治疗病人,2012年他们批准暴露前预防作为适应症,2013年启动快速抗病毒治疗,一发现就治疗。新发感染在2012年之后就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暴露前预防对降低他们的新发感染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