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区防艾十年,越来越多艾滋感染者由社区发现
时间:2019-12-08 17:07出处:防艾阅读:427 编辑:@www.sztz77.com
“我今天过来拿药了。”上午10时17分,手机里收到这条信息,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医师林海良不禁扬起了嘴角。
林海良是一名年轻的社区防艾医生,发信息的是艾滋感染者阿鹏(化名)。阿鹏确证感染后一直拖着不肯吃药,在林海良连续几年的劝说下,最近他终于回心转意,开始接受治疗。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从2009年起,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将艾滋病感染者管理随访的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起了一支300多人的社区防艾医生队伍。
10年来,林海良这样的社区防艾医生们,在发现感染者、宣传干预、随访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这些因担心社会歧视而躲在暗处的感染者们点亮了一盏勇敢接受治疗的明灯,温暖的火光传递社会的关爱。
拿到初筛阳性结果,有的人当场崩溃
2014年,林海良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海珠区赤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广州市300多名社区防艾医生中的一员。
社区防艾医生的工作分为检测咨询和随访管理两大部分。前者是开设咨询门诊,为居民提供防艾咨询和免费检测;后者主要是管理督促辖区内的感染者接受长期治疗并定期检测。
“一开始我自己都对艾滋病有偏见。”一工作就接手艾滋防控,林海良并不乐意,担心天天接触到病人会被传染。在一次咨询中,一个60多岁的同性恋大叔突然伸手摸他的手,他被吓了一大跳。
人们对艾滋感染者的恐惧和排斥往往来自无知。对艾滋病有了充分了解后,林海良很快就用平常心来看待了,甚至成为了感染者信赖的朋友。如今,他微信上已经加了几十个感染者。
社卫中心开展艾滋“快检”,抽血十几分钟就能拿到初筛结果。如果初筛阳性,就将血样送去与广州市疾控中心合作的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做确证。
初筛偶尔会有假阳性,但绝大部分初筛阳性往往最终都确证阳性。面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一部分人当场就崩溃了,而表面平静接受的人,内心也是惊涛骇浪。
林海良遇到一个与异性结婚的“男同”,接到初筛阳性的结果时,在他面前哭得稀里哗啦。“这样的人最难接受阳性的结果,因为涉及到整个家庭去接受这个事实,不是他一个人。”
对于一些过于焦虑的“恐艾”者,林海良也要花不少时间去抚慰他们。
晓舟(化名)是辖区一所本科院校的学生,自从发生过一次高危性行为后,虽未被感染,却从此“恐艾”。走在路上被人碰一下,不小心手被钩破皮,他都非常恐慌,在微信上追问林海良自己是不是会被传染艾滋。这时,林海良就只能担当起“树洞”的职责,陪他聊聊天,减缓他的焦虑。
相比年轻的林海良,越秀区建设街社卫中心的李贞华医生资历更“老”。2009年广州刚将艾滋随访工作下放到社区时,她便成为广州首批社区防艾医生。一开始,建设街社卫中心每年只有二三十例咨询检测,到如今每年都有近百例。
前来咨询和检测的人中,有发现男朋友劈腿,担心自己被感染的女孩子;有发生了婚外情的男男女女;有同性恋尤其是多性伴的同性恋人群;也有虽然没有高危性行为但因一知半解而焦虑的学生……
第一次咨询时,李贞华就会抓住机会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和尽早、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也会为他们评估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在结果出来前,他们对自己的感染风险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新增报告艾滋感染者,约一成由社区发现
3个90%,是联合国规划署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的艾滋防治目标:经过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达90%;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达到90%;治疗成功率达到90% 。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艳说,其中第一个“90%”的差距最大,目前我国艾滋感染者的发现率为七成多,治疗覆盖率也远没有达到要求。
“在感染者的发现、治疗这两个环节,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李艳说,目前感染者病例绝大部分还是在医疗机构发现的,但这种发现是被动的,理想的状态是感染者主动通过社区等渠道寻求检测。
目前,广州市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都设有艾滋监测点,形成了15分钟检测圈。2016-2018年,广州HIV抗体检测量每年增长50万人次,2019年1-10月达331万人次。
李贞华每年都会有几次去到酒吧、KTV、酒店等娱乐场所,为高危人群宣教并做检测。昏暗的KTV包房、五光十色的酒吧舞池、穿着超短裙的年轻女孩……在这样格格不入的场景中,有时候还没有投影条件,李贞华干脆就拿着笔记本电脑讲解PPT。
校园是防治艾滋的重点区域。赤岗街有7所中学及大专院校,林海良每年都会去每个学校开展一次讲座。平日里,也时常在社区内开展义诊和艾滋宣教。
“一开始,居民们看到这些宣传单张,就像遇到瘟神一样,瞥一眼就跑开了。”林海良说。见缝插针的宣传,让社区居民的防治知晓率逐年上升。在赤岗街,居民知晓率从8年前的67%提升到了95%。
除了面向大众的门诊咨询,社卫中心还与防艾社会组织“岭南伙伴”合作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2014年开始,赤岗街社卫中心开始与岭南伙伴合作,每周六下午开展专场检测,目前已检测了约1900人次,其中确证阳性有63人。
岭南伙伴负责人李小米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样的专场检测目前已在广州4家街道社卫中心开展,这些年来通过与社区合作已累计发现了超百名感染者。
通过推广咨询门诊和快速检测,社区成为发现感染者的有力途径。广州市疾控中心书记何蔚云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每年新增报告的艾滋感染者中,有约10%是由社区发现。
“近年来,广州由社区医生发现的艾滋感染者逐渐增多。”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何浩岚说,这些感染者往往发现得早,还没有到发病期,及时服用药物可以把艾滋病毒抑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为劝感染者去治疗,他们磨破了嘴皮
在2009年之前,艾滋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全部由各区疾控中心负责。随着感染者累积得越来越多,区疾控中心人力不足、成本高、管理随访率低的问题逐渐凸显。
李艳介绍,有的区疾控中心没有专门的艾防科,相关业务归入慢病科,往往几个人要负责全区超千名感染者。这项工作下放到社区后,能广泛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艾滋防治中。
何浩岚也坦言,艾滋病临床治疗医院每天门诊、住院的患者都较多,医生和护士难以每天给病人打电话,社区医生的随访起了关键作用。
“社区医生定期给他们打电话,哪怕是一句问候,都有重要作用。”何浩岚说,这种随访非常琐碎,必须要有耐心,“对社区内每一个艾滋病患者来说,这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林海良管理的140多个感染者中,大部分都接受了规律治疗,他需重点关注的是像阿鹏这样不愿治疗的感染者。
“他们不是没钱治,主要还是担心吃药之后,一辈子都要吃。有的听说吃药的副作用很大,就很怕。还有的人觉得每天定时吃药不方便,就拖着。”
很多感染者觉得不发病就没事,等出现症状了才愿意治疗。有的则因为社会的歧视,而丧失了治疗的信心。为了劝说这些感染者去治疗,李贞华和林海良们简直磨破了嘴皮,时不时就通过电话、微信督促劝说。
2016年,李贞华接到区疾控中心的信息,有一个外来工刘景(化名)在其他机构检测出感染艾滋,登记地址在建设街,但地址不详。李贞华反复拨打刘景留的电话,没有人接。换私人手机号打过去几次,终于接了,但仍不愿意去做检测和治疗。
怎么办?李贞华找到了当地居委会求助。“我就说我们管的病人要尽快治疗,但不说是艾滋,可以是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没那么敏感。”
这也正是社区医生做艾滋随访的优势之一。李艳说,社区医生不只做艾滋防控,即使需要居委会协助,也可以做到保密,“不像疾控的人一出去,别人就知道可能是艾滋。”
等李贞华上门找到刘景的时候,他已经拖了一两年没去治疗,有了症状,长了鹅口疮、眼部也有感染。他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只能等死。
李贞华就跟他讲起了康叔的案例。康叔是李贞华随访过的治疗最成功的感染者之一,早年因吸毒而感染艾滋,已经20多年了,现在依然活得很好,而同一批吸毒感染的人,很多都已经死了。
刘景被说动了,去做了检测,开始接受治疗。一年后,他转回了老家继续治疗。那年的春节,李贞华惊喜地收到了刘景的短信:“感谢李医生,我现在都没有症状了,也坚持吃药,老婆和孩子都去检测了,都没事。”
这一刻,李贞华充满了成就感。
确证必须实名,保密最为关键
感染者是流动的。最早发现的那一批感染者都是献血、手术的时候被偶然发现,有的人没有登记实名,有的写的是假地址,还有的人就一查出感染以后,就换了号。如何联系上这些隐藏在暗处的感染者,是社区防艾医生们最为困扰的问题。
目前,广东的政策要求,确证为阳性的感染者必须要实名登记,纳入治疗随访。李艳介绍,现在医疗机构发现的感染者可以做到实名,但疾控中心或社会组织在发现感染者的时候,尤其是针对一些敏感人群进行检测的时候,实名还存在困难。
她说,为了顺利追踪到这些感染者,关键是要在发现的第一个关口,落实首诊负责制,在告知结果的时候就要说服感染者接受治疗和随访。如果在这一关做得不够细,或者病人不接受,就很容易“失访”。
由于实名,很多感染者担心自己的身份泄露而不愿接受社区医生随访。李艳说,在最开始下放的时候,疾控部门也征求了病人的意见,尽量动员他们接受社区管理;如果病人不愿意,也仍然可以到区疾控中心随访,“没有一刀切”。
疾控部门也每年都开展对基层社区医生的培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做好保密工作。其中,有很多与感染者沟通的细节,比如要跟感染者说明每个人的资料都会上锁,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不要穿着白大褂上门随访,最好动员感染者主动来社区;如果实在不行,需要居委会一起上门找人,可以找一个其他的理由。
林海良管理的一个感染者彭安(化名),是“男同”却结婚了。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生的指导下,他的妻子没有感染艾滋,还生下了健康的孩子,但从始至终,都不知道丈夫是感染者。担心被妻子看到手机发现秘密,彭安与林海良还约定了“接头暗号”。“虽然我并不推崇这样的相处方式,但作为医生必须为患者保密。”林海良说。
10年探索,社区防艾工作模式在广州的各个街道逐渐成熟。今年1-10月,广州市艾滋病治疗覆盖率达89.9%,治疗成功率达98.8%。
目前,全省有不少地方与广州一样,逐渐将艾滋随访管理工作下沉到基层社区。其中,深圳、中山、东莞等珠江三角洲的基层力量比较强、疫情也较重,基本都已下放,阳江、江门等地也开始了下放的工作。
“通过社区的力量,让感染者早检测早治疗,社会的歧视和恐惧也会慢慢减少。”李艳认为,广州的社区防艾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上一篇:肇庆市疾控中心发布艾滋病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