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没有同性恋
时间:2020-08-07 18:45出处:资讯阅读:169 编辑:@www.sztz77.com
“我仍不知道我为何身在此处。
我已经逃离了过往吗?
抑或是来此拥抱另一种生活?”
©️ Laurence Rasti
每年六月底,世界各地的同志会举办盛大的游行,以纪念1969年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同性恋群体平权运动起始点的石墙暴动,也是在这之后,彩虹旗成为了全世界同性平权的通用符号。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29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同性婚姻合法;但除此之外的很多地方,同性关系仍被认为非法,甚至会被判处死刑,其中就包括伊朗。
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伊朗会根据基于古兰经教义修订的法律,对同性间的性行为进行处罚,其中包括鞭打、绞刑,甚至砍头和石刑这些极端刑罚。2007年9月,伊朗前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声明:“在伊朗,我们没有像在你们国家那样的同性恋者。”这番话在网络社区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调侃道:“那是因为在伊朗同性恋者都被绞死了。”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截图自Youtube
在政府与宗教的压迫之外,伊朗同性恋群体还有众叛亲离的风险:被亲友得知自己的性取向往往是最为致命的。可以想见,同性恋在伊朗的生存抉择是极为有限的。为了避免被处以极刑或与亲人反目,他们要么永远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要么逃离自己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最为吊诡的出路——接受由国家资助的变性手术,与此同时,也被烙上精神异常的印记。
数百个伊朗同性恋者,为了爱与自由逃离家园,前往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的工业城市德尼兹利,他们可以在这个过境区登记为难民,从而获得联合国难民署的一系列手续前往美国、加拿大或澳大利亚生活。尽管逃难至此使得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但签证机会需要漫长的等待,常常一等就是好几年;而且即使土耳其的同性恋已合法,但恐同心理依然在社会中根深蒂固,隐匿和警觉是最好的自保手段。
©️ Laurence Rasti
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伊朗摄影师Laurence Rasti在洛桑艺术大学就读期间,就开始关注性别和身份问题,《伊朗没有同性恋》正是关于生活在德尼兹利的伊朗同性恋者而完成的作品。2014至16年期间,Rasti先后10次前往德尼兹利进行拍摄。Rasti明白自己在进行的是极为敏感的影像纪实创作,她需要关照被讲述对象的心理以及,人身安全。通过指示这些避难的同性恋人摆出特定姿势,借用树木、阴影、带有民族色彩的花布等遮住他们的脸庞,于是被抹去个体指涉的某些特征后,他们的相片便据其共有的意义变成了符号——一种隐姓埋名的生活。除此之外也保证了他们的个人安全,不过勇敢的人依然选择骄傲地露出自己的脸。
©️ Laurence Rasti
©️ Laurence Rasti
在拍摄每一个对象前,Rasti都会花很长时间与他们相处,了解他们的过往和想法,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述各自的故事。艺术家与几位受访者的对谈在书中以文本的方式呈现,他们几乎都经历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决裂。似乎与亲人反目、身处异乡或是与爱人永别,都成了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同性恋者必须经受的折磨。然而,影像整体反射出的柔和色彩,以一种轻盈的视觉语言去讲述一件沉重残酷的事情,不仅使恋人间的喃喃爱意跃然纸上,更令人喟叹他们之间的爱情,竟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撑他们渡过那些已经过去的、以及未来依然在等待着他们的艰险,柔软但却刚强。
《伊朗没有同性恋》封面,图片致谢Edition Patrick Frey
《伊朗没有同性恋》封底,图片致谢Edition Patrick Frey
在西方的摄影书中,异国题材不胜枚举,但经常仅使用英文一种语言,《伊朗没有同性恋》则使用了双语并融入设计之中,在形式完全相同的封面与封底上,美丽的波斯花纹围绕着英文与波斯文,从封底开始从右往左翻阅全书,Rasti与难民的采访便以波斯文的样貌出现。尽管对于我们而言,这些符号是不可读的,但对于所有被采访的对象以及Rasti而言,共通的语言或许是他们最后的家园。只有在这里,在诉说里,在波斯语的游吟里,他们属于波斯,又属于同性的爱人。
图片致谢Edition Patrick Frey